当前新阳光教育 经济综合 学习资料 浏览文章 详情

【每日一练】同等学力申硕经济综合练习题(01.16)

  1、所得课税的一般特征包括(  )。
  ①税负相对公平,合乎量能课税的原则
  ②征税环节单一,不易转嫁,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
  ③对跨国所得征税,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
  ④税源可靠,课税有弹性,可灵活调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国债负担率是指(  )。
  A.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
  B.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
  C.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D.国债发行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3、我国分税制的重点是(  )。
  A.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
  B.完善工商税制
  C.调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D.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4、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包括(  )。
  ①财政赤字的货币供给效应     ②财政赤字的总需求效应
  ③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④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以下不属于政府失灵表现的是(  )
  A.短缺和过剩
  B.官僚主义
  C.缺乏市场激励
  D.外部效应
 
  参考答案:
 
  1、D
  解析:所得课税是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税负相对公平。所得课税是以纯收入或净所得为计征依据,一般实行多所得多征,少所得少征的累进征税方法,合乎量能课税的原则。同时,所得课税往往规定起征点、免征额及扣除项目,可以在征税上照顾低收入者,不会影响纳税人的基本生活。
  (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所得税是以纳税人的总收入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应税所得额为课征对象,征税环节单一,只要不存在两个以上课税主体,则不会出现重复征税,因而不致影响市场的运转。所得税的应税所得额不构成商品价格的追加,且不易转嫁,因而一般不会干扰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
  (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效益。所得税具有可跨国征收的天然属性,参与纳税人跨国所得的分配,可以维护本国的权益。
  (4)课税具有弹性。所得来源于经济资源的利用和剩余产品的增加,从长远来看,随着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剩余产品也会不断增长,因而多得课税不仅税源可靠,而且可根据国家的需要灵活调整,以适应政府支出的增减。参见大纲的487-488。
 
  2、C
  解析: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国债的适度规模。所谓的债务规模包括三层意思: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衡量国债限度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债负担率,即国债余额占GDP的比率;二是国债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故国债负担率是指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选择C选项。参见大纲495页。
 
  3、D
  解析:完善我国分税制的重点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参见大纲的506页。
 
  4、D
  解析: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
  (1)财政赤字的货币供给效应。
  ①银行透支弥补赤字,若适应经济增长速度,赤字不构成通胀
  ②发行公债弥补赤字,央行购买公债可能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货币供给,其他部门购买则仅出现购买力的转移或替代,不会增加货币供给。
  (2)财政赤字的总需求效应。
  ①财政赤字可作为新的需求叠加到原来的总需求上使总需求扩张
  ②财政赤字替代其他部门需求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仅改变总需求结构,而不增加总需求。
  (3)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一般是指财政赤字或支出增加导致私人消费和投资支出减少的影响,一般分为完全排挤效应、部分排挤效应、零排挤效应。但有时赤字也会产生拉动效应,也就是财政赤字或支出增加带动私人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
  (4)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二者是相互推动的关系,发行国债是弥补赤字的手段,财政规模会随财政赤字而的增加而增长,债务反过来又会加大财政赤字。参见大纲的510页。
 
  5、D
  解析: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①短缺和过剩,政府干预导致价格偏向市场均衡;②信息不足,导致政府行为盲目性,扰乱市场;③官僚主义,无法灵活应对市场变化;④缺乏市场激励,影响市场效率;⑤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影响市场预期。参见大纲的443页。
 
  更多申硕考试经济综合复习资料、每日练题,可加入新阳光2024年同等学力全国统考复习交流群获取哦~
【练题】同等学力经济综合练习题(01.16)
Copyright © 2011-2012 Powered by TDXL.CN 深圳市新阳光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2011-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2010号东风大厦14楼 电话:0755-83234965
粤ICP备081193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127号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