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阳光教育 经济综合 学习资料 浏览文章 详情

2021年同等学力经济学复习必备习题(1)

  论述: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

  中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方向和前途。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表明,公有制与市场机制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可以兼容的。但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任务,这就要求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努力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2)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改革相结合。

  人们通常把制度变迁分为两种类型,即自上而上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中国经济改革的特征和成功之处,并不在于单纯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而在于强制性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在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强制推进改革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发性改革和基层单位的主动改革精神。

  (3)局部推进与整体协调相结合。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首先是在政府的整体协调下进行的,政府对改革过程从整体上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是推进改革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整体协调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分领域、分部门、分地区、分企业等一个个局部性的改革实现的。不同部门之间的改革在进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形成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非国有经济到国有经济,从增量改革到存量调整,最后实现经济体制整体转换的独特道路。

  (4)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功不是仅仅依靠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取得的,而是实行了体制外推进和体制内改革相结合。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经验表明,单纯从国有经济改革入手推进市场化会面临障碍,而非国有经济的大量存在可以对市场竞争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形成又会对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强调体制外改革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国有经济在改革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5)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统一。

  中国渐进式改革始终把改革、发展与稳定的有机结合作为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以实现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良性循环。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形成的这种良性循环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根本保证。

  (6)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相配合。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政治结构和政治改革战略对于渐进式改革的成功起到了推动作用。强调政治上的稳定性和适当的集中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事实上,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把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

  (7)初始条件与改革的路径。

  改革的初始条件对于渐进式改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改革前出现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体制和政策造成的,宪法制度与生产力发展之间没有形成不可解决的累积性的矛盾,这是渐进式改革得以成功的制度前提; 第二,在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巨大发展潜力,是渐进式改革得以成功的物质前提;第三,政治结构的相对集中和领导集团的权威性是渐进式改革得以成功的组织前提;第四,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渐进式改革得以成功的文化前提。

  (8)弱政府还是强政府。

  中国的现代化需要的是强政府而不是弱政府。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得益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而且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有效的宏观调控、适当的政府干预、明智的战略和策略以及强有力的组织和协调。只有把灵活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目标。

  (9)中国经验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道路是中国特殊国情的产物,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创造,是特殊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特殊的改革路线以至于领导集团的特殊偏好的产物,因此,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任何经济转型国家。但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中国改革的特殊经验也同时必然包含着普遍性的意义。

  (10)渐进式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适应性是中国渐进式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渐进式改革由于把工业化、市场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结合了起来,在稳定与发展中实现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避免了激进式改革由于彻底否定社会主义宪法制度所造成的秩序和体制的中断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持续衰退,实现了经济续发展,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Copyright © 2011-2012 Powered by TDXL.CN 深圳市新阳光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2011-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2010号东风大厦14楼 电话:0755-83234965
粤ICP备081193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127号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